7月4日,古城徐州。
一场透雨驱尽了初夏的炎热,晚间空气凉爽宜人。值徐州首批国家工艺品雕刻工技师考核圆满结束之际,徐州青年玉雕艺术家蒋大昶拜上海玉雕名家张焕庆为师的拜师仪式在福寿元大酒店举行。
.jpg)
.jpg)
.jpg)
在玉雕行业,张焕庆可谓是知名度极高的上海海派玉雕著名的高级设计和雕刻技师,也是海派玉雕花卉瓶类作品的代表人物。张焕庆主攻花卉瓶类作品,整体构图完整,典雅规矩,工艺细腻。多年来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其作品玲珑高雅,写实自然,得到业界的一致认可。凭借高超的玉雕艺术,张焕庆大师历来为广大同行和玉友所称道。
蒋大昶是近年在玉界崭露头角的新秀,其作品曾经屡获中国玉石器“百花奖”、上海玉石雕“玉龙奖”、“神工奖”金奖,今年又获得了中国青年玉雕艺术家的称号。然而虚心好学的蒋大昶在艺术上仍然不满足,早有拜张焕庆为师的念头,此前曾多次向大师表露心迹。功夫不负有心人,近期得到了张焕庆大师的应允收徒,蒋大昶终于如愿以偿。于是,礼仪拜师便提到了重要的议程。
确定了日期,上海玉雕名家张焕庆大师,玉坛宿将上海商报陆华主编以及张焕庆大师之徒、中国玉雕艺术大师蒋宏利、专程从沪来徐参加拜师仪式。
来自北京的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玉文化专业委员会会长王振,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珠宝首饰中心副主任张淑荣,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唐克美,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玉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继庭,北京市玉器厂厂长郭友臣等玉坛前辈们莅临拜师仪式的现场。
徐州玉雕界的十几名高手、新秀慕名前来参加拜师仪式,福寿元拜师宴现场济济一堂。拜师仪式由玉文化学者、徐州玉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李维翰主持,仪式的主人翁张焕庆大师一袭红色唐装,端坐其中,为徒的蒋大昶双手捧上拜师茶,面向师傅发肺腑之言,由衷虔诚地表达拜师心声;张焕庆大师则面带微笑,欣然应允,接过拜师礼茶,送上了至诚的嘱咐话语之后,还特意将早已备好自己珍藏的佛像画册,交给了新徒。师徒打开精美的画册,令在场的人们顿时眼前生辉。整个拜师的礼仪,在有礼有情、有意有节的气氛中进行完毕。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传承技艺中互相激励互相尊重,这是中华民族古有的美德,也是玉雕行业沿之千年的规矩。当人以宗教般的虔诚,去面对自己事业的时候,这个事业就熔铸成了他的第二个生命。这个生命可能比他的实际生活得更精彩,生存得更有价值,延续的时间更长。正因为如此,拜师学艺,收徒授道历来都是被人们所敬重的事情。
亲临现场,见证了拜师情景的人们,无不为这样情真意切、尊礼重义的氛围所感染。
玉文化学者李维翰先生有感而发,以纪事的形式写下了拜师的情景;工艺美术界的老前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唐克美欣然挥毫,在精美的纪念册上书写了此记叙文:
岁在壬辰之夏古城徐州喜逢甘霖清凉宜人来自北京当代玉坛之名家前辈上海琢玉之高师名流群贤毕至会聚于福寿元见证玉雕新秀蒋大昶敬拜玉雕名家张焕庆为师之盛仪尊师学艺收徒授道是为弘扬中华玉文化传承玉雕技艺之佳事足以称道可喜可贺惟望此风长宜促我华夏玉文化传播玉艺传承之发扬光大
公元二零一二年七月四日 维翰撰克美书。
现场顿时一片掌声,大家纷纷为唐总题写的墨宝叫好!
热情的场面感染着人们的情绪。王振会长兴致盎然,为纪念册题写了封面,张淑荣主任、刘继庭秘书长、郭友臣厂长以及上海的玉雕名家们纷纷赠言以致祝贺。
张焕庆大师徐州收徒,正如蒋宏利大师所言:此次拜师不仅是张大师又收新徒,也不仅是我多了师弟。其意义还在于,这是不同地区玉雕技艺的交流与联手。当今的海派玉雕,是以上海为中心地区的玉石雕刻艺术风格,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形成过程。上世纪的上海,是中国乃至世界贸易的重要港口,苏州、扬州、徐州及其周边地区的玉器制品通过上海口岸向外输出,使上海玉器雕刻行业有了新的发展。
几代玉雕艺人们的努力,在上海特定的文化氛围中逐渐形成了特定的玉雕风格——海派玉雕。以上海海派玉雕为中心弘扬玉的文化,传播玉雕技艺,既是为了学习前辈大师对艺术孜孜不倦的探求精神,为开创当代玉雕新天地作出贡献;也是为了提高对玉雕艺术的鉴赏水平。
徐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底蕴。2000多年前的西汉玉器名扬中外,闪现着古代玉文化的绚丽辉煌;当代的玉雕行业经过半个世纪的传承,优秀人才济济,屡获全国大奖。徐州与江苏省的扬州、苏州同成为“江苏玉雕三州”,而从业人员的数量则居三州之首。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地区,玉文化的产业发展前景很好。提高专业技艺水平是发展的必然。海派玉雕工艺可谓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综合了扬帮、苏帮、南帮以及宫廷玉雕的工艺特点,继承了中国明清玉雕精华,博采众长,在“细腻”上下工夫,形成了玲珑剔透、俊俏飘逸的″海派″艺术风格,它与北京宫廷派等几大流派共同形成了当代中国玉器的主流风格。
声 音
拜师是玉雕行业内的传统项目,历史悠久。解放前,玉雕从业者一般都是师承形式,通过这种徒弟拜师学艺的方式,中国恢弘的玉文化得以源远流长,传承发展。解放之后,玉雕业内拜师的意识一度比较淡薄,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拜师仪式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可以说,拜师本身就是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拜师之后,师父和徒弟之间就有了一个纽带、一种约束,师父要爱护徒弟,把自己的艺术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徒弟;而作为徒弟,要尊重师父,不光是在技艺上,更重要的是把师父的人品、做人标准弘扬出去。
我作为此次拜师的见证者,觉得这样的拜师仪式非常有意义,它是一种玉文化的承上启下,它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它是一种几千年的精神延续。可以说,这样的拜师仪式,是中国传统玉雕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希望此次拜师仪式,可以为年轻一辈做很好的模范作用,引导年轻人谦虚好学,积极选择好师父,师徒共同携手,弘扬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刘继庭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玉文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得遇大昶这样的高徒,我很欣慰。我的工作室命名“德艺玉雕”,在玉雕艺术上,我向来更看重德行,例如我的大徒弟蒋宏利,二徒弟杨勇,自从拜师以来就一直追随着我,尊师重道,这是很重要的。
大昶不仅技术好,最主要的是他人品好,尊师重道,这样的徒弟,是很有前途的。既然拜师,我就会毫不保留地引导他在玉雕艺术上,精益求精,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和徒弟们拉起手来,为中国的玉雕事业兢兢业业,做玉文化的传承人。中国传统的玉雕事业、中国博大精深的玉文化可以后继有人,不失传,不误传,这是我最希望看到的,这也是我收徒的重要原因。
张焕庆
——海派著名玉雕艺术家,上海玉雕大师
一直以来,我都想拜张焕庆先生为师。因为从事玉雕行业以来,我一直很欣赏师父的玉雕作品,个人以为,师父的“写实”在国内玉雕行业内,是别人无法超越的。后来,我通过师兄蒋宏利认识、了解了师父,对他的人品更是钦佩,师父德艺双馨,是真正的玉雕大家。再者我作为徐州玉文化研究会秘书长,也希望通过此次拜师,多多学习海派玉雕精华,促进淮派玉雕的涅槃重生。
当然,拜师路上也有不少坎坷的,所以此次拜师成功,我尤其感谢中国轻工珠宝首饰中心副主任张淑荣老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玉文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继庭老师等的极力撮合。也是我自己近年来在玉雕艺术上不断进步,取得了一些成绩。我相信,在师父的教导下,我会取得更大的进步,不辜负师父的期望。
蒋大昶
——中国青年玉石雕艺术家
此次拜师仪式,它不仅是简单的传师授艺、传道解惑,它更是一次海派和淮派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可以说它架起了一座海派和淮派沟通的桥梁,为彼此的互相交流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徐州有着悠久的汉朝文化历史,奠定了中国民族特有的文化标志和符号。所以淮派玉雕不管是在题材、表现形式还是寓意内涵上,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样的底蕴造就了淮派玉雕独特的文化艺术魅力,这样的底蕴也要求淮派玉雕走出去。上海,它可以说是一座“文化应用”城市,它的优势就在于“海纳百川、兼收并蓄”,这也是它始终走在国内玉雕前列的重要原因。而这样的“海纳”,更要求海派玉雕要不断吸收、吐故纳新。“海派”和“淮派”的互相需要,也更像是一场互相吸引的“淮海战役”,只有在互相学习的情况下,才能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玉雕文化。
陆华
——上海商报艺术品投资周刊主编
|